
01
紀委深挖利益輸送鏈
查處多起醫藥代表圍獵案件
近日,多地釋放醫藥代表嚴監管信號。
11月14日,安徽省蚌埠市紀檢監察網發布文章《駐市衛健委紀檢監察組:以風腐同查同治守護群眾健康福祉》。文章提到,駐市衛健委紀檢監察組會同市衛健委、市醫保局等部門建立聯動核查機制,從患者反映的“人情號”“紅包藥”等作風問題入手,深挖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鏈條。今年以來,已查處多起醫藥代表圍獵醫務人員、套取醫保基金等風腐交織案件。對查辦的每起案件,均同步形成“四風”問題專項清單,努力實現“查一案、牽一串、清一片”。
在醫藥購銷、耗材招標、醫保基金使用等腐敗問題易發高發領域,該紀檢監察組依托醫療大數據平臺,比對藥品采購量與臨床處方量、醫保報銷數據與診療記錄,精準捕捉“異常采購”“虛假診療”等隱蔽線索。
除醫療反腐高壓威懾之外,在醫院內部機制和醫藥代表接待管理方面,地方也在進行“靶向治療”。今年以來,從大三甲到基層醫院,全國多地醫療機構密集發布醫藥代表接待管理公告,進一步規范醫藥代表與醫療機構的對接流程。
陜西省商洛市衛健委于近日披露,全面實施醫藥代表“三定兩有”接待管理和“院領導接待日”制度,累計接待醫藥企業126家次、群眾270余人次,解決問題83件,化解矛盾糾紛15起。
商洛市還建立了輪崗機制。在全市54家醫療衛生單位推行重點崗位輪崗制度,對項目建設、設備采購等8類關鍵崗位任職滿3年的355名科室主任實行輪崗交流,有效筑牢廉政自律防線。全面推行科室主任、護士長競聘上崗和任期管理,全市500余名中層干部重新競聘上崗。
目前“三定兩有”已成為各大醫院對醫藥代表的統一要求。針對醫療器械藥品采購問題,多地正通過“三定兩有”以制束醫,規范醫藥代表溝通行為,并在“三定兩有”(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有流程、有記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監管維度。
如近日天津市寧河區紀委監委第三派駐紀檢監察組監督推動區醫院制定出臺《醫藥生產經營企業代表接待規定》,建立“三定三有”醫藥代表制度,“三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明確醫藥代表的工作安排,使其活動更加有序和可管理;“三有”即有預約、有記錄、有反饋,做到溝通提前規劃、避免隨意打擾,內容詳細留存、便于追溯分析,信息及時傳遞、形成良好互動。
02
“百日行動”正在全國開展
醫藥代表行為是重點監管內容
醫藥行業生態正在經歷全鏈條改革,單一渠道主導已成過去式,藥械銷售監管不再局限于醫院院內場景,而是延伸至電商等全域環節,逐步形成監管閉環。
當前,醫保基金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百日行動”正在全國開展,時間持續到12月31日。在這場專項整治“突擊戰”中,醫藥代表相關行為將成為重點監管內容。
“百日行動”將重點查處定點醫藥機構偽造處方、空刷套刷醫保憑證、串換醫保藥品、誘導“回收”、誘導“沖頂消費”、不掃碼銷售,以及職業開藥人和參保人非法售賣醫保藥品等問題。緊盯倒賣醫保回流藥各關鍵環節,將檢查中發現的藥品批發企業和零售藥店涉嫌偽造隨貨同行單、偽造票據“洗白”回流藥、篡改購銷記錄,藥販子、卡販子欺詐騙保等問題線索,及時移送公安、市場監管、藥監等相關部門,強化部門協同、聯查聯辦。
此外,緊盯藥品追溯碼數據監測異常的開藥、購藥行為,結合重點監測易倒賣回流醫保藥品清單,重點核查遠超臨床合理用量違規開藥、處方與診斷不匹配等可能存在協助套取醫保藥品的異常處方情形;違規冒名購藥、更換科室或跨機構超量購買同種藥品等可能存在套取醫保藥品的異常購藥情形。
伴隨藥品耗材追溯碼全量采集應用時代的到來,數字化智能監管手段穿透藥耗流通領域各環節,相關部門順藤摸瓜,高效篩查異常數據、精準發現問題,對醫療腐敗行為實現全天候全過程監督。
國家醫保局日前發布《異常數據引發的醫保基金飛行檢查》,明確依托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國家醫保局精準查處多起異常數據典型案例。在檢查過程中,醫藥代表相關違規操作被曝光。
檢查發現,某醫藥代表收斂數十人社?ǎ褂眠@些參保人身份到醫院就診,該醫生明知其冒名就醫,仍長期配合為其開具診斷為糖尿病、二甲雙胍用藥療效不佳、建議使用司美格魯肽的門診復診處方。飛檢組進一步調取部分參保人歷史就診記錄,發現部分參保人從未有糖尿病史或糖尿病用藥記錄。
制度層面,《醫藥企業防范商業賄賂風險合規指引》《醫藥代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等文件發布后,醫藥代表的職業發展和生存環境正式迎來革新。
醫藥代表的轉型也是整個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醫藥行業從傳統的人情銷售模式中解放出來,向著更專業、更合規、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在帶量采購以量換價全覆蓋之下,藥械企業傳統的高毛利銷售模式正遭遇空前的壓力,銷售和營銷端傳統的“人海銷售戰術”已無法適應新的競爭環境。對于醫藥代表來說,轉型并不意味著生存空間縮小,而是在變革的浪潮中尋找新的立足點。
END
